益生菌:5种习惯最“伤”肠道,6步打赢保卫战!
发布时间:2024-05-30 04:35:19 | 更新时间:2024-05-30 04:35:26 | 来源:素食美



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有,很可能是你的肠道在抗议!


如何管理“爱闹脾气”的肠道?


我们给大家分享一套“肠道养护计划”,保护这个脆弱的器官。






三个数字认识肠道




7米



小肠长约5~6米,主要负责吸收食物里的营养。 


大肠长约1.5米, 负责吸收食物中剩余的水分,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,排出体外。



90%



我们吃下食物中的营养,都是经由肠道吸收。


同时,90%以上的毒素和病毒,也是从肠道进入人体的。



100万亿



肠道内有超过100万亿个细菌在此“定居”。


它们分为三大派别:有益菌、有害菌和中性菌,彼此间的争斗影响着人体健康。




一言不合就闹脾气



肠道身兼数职,但又脆弱敏感。


如果肠道健康,致病菌会受到有益菌群的抵抗,随大便排出。


如果肠道“发脾气”,屏障功能受损,致病菌就会突破肠黏膜的保护屏障进入身体各处,引发50多种疾病。最常见的肠道疾病有:



大肠息肉


息肉破溃,会导致肠梗阻及出血情况。患者可能出现轻微或不典型的腹胀、腹泻、便秘等症状。



炎症性肠病


这类疾病一般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,18~30岁和70~80岁为高发年龄段。患者会有腹痛、腹泻等问题,同时可能合并有发热、体重下降、腹部包块等。



肠梗阻


就是肠道“堵”了,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、呕吐、腹胀、停止排气排便,晚期还可出现体温升高、呼吸急促、血压下降等。



肠易激综合征


这是一种因生活节奏加快、饮食结构改变、情绪波动大、自身压力大等因素引起的疾病,患者的腹痛症状一般与排便有关。



大肠癌


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。患者多有大便次数多、不成形、带血及黏液,有时会有便秘、腹泻、中下腹部疼痛等情况。




5种坏习惯最“伤”肠道



吃的太油腻


长期高油、高脂饮食,会导致肠道中坏细菌增多、好细菌减少,肠道产生的毒素增加,保护能力下降。



滥用抗生素


抗生素在杀死坏细菌的同时,也对好细菌造成致命打击,肠道的保护屏障随之被破坏,患感染性疾病、肥胖、肠胃炎、过敏性哮喘等风险增加。



节食减肥 


节食减肥者容易便秘,主要是营养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,破坏了肠道菌群平衡引起消化功能紊乱。



缺乏运动


长期缺乏锻炼会导致食欲减退、胃动力不足,易诱发胃、结直肠炎症和肿瘤。



喝水太少


大肠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回收粪便中的水分,身体越缺水,粪便越干燥,便秘越严重。




肠道受伤的预警信号



肠道虽然脆弱,但它是个聪明的器官。一旦出现问题, 会给你发出一系 

列预警信号。



便秘


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,是肠道疾病的标志。


栗子状是典型的直肠型便秘,泥状、水状大便可能因消化不良、腹部受凉导致。



粪便臭


刺鼻的酸味并伴有腹泻,可能是发酵性消化不良引起。


烧焦味大便,可能是小肠机能变差引起。


带有腥味的焦油状大便,表示消化系统有出血情况。



胀气


正常情况下,胃肠道存有100~150毫升气体,胀气则是肠道内出现了多余气体。


造成胀气的原因很多,如吃东西速度太快,吃了易胀气的食物,此外,某些肠胃疾病也可导致。



腹泻


急性腹泻多因肠道细菌感染、细菌毒素损伤肠黏膜造成。


慢性腹泻可能由肠道炎性疾病引起。



食欲不振


可能是由于肠道的消化、吸收或运动功能发生障碍造成的。


此外,也可能和精神、药物反应等有关。



六步打赢肠道保卫战




1定期让肠道休息


每10天左右选一个休息日,以果蔬为主,吃七八成饱,让肠道得到休息。(ps:血糖不稳定者不要用此方法。)



2坚持运动 


每天抽出1小时锻炼身体,如游泳、慢跑等。 



3定点吃饭


无论手头的工作多忙,都要按时吃饭。饭后可进行适当活动。



4不偏食


三餐时常换换口味。鱼、肉、蛋、果蔬齐全,一整天都可以吸收均衡营养。



5不熬夜


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,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。



6补充益生菌

补充优质益生菌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、改善肠道健康的有效途径。其中,益生菌膳食补充剂是补充益生菌的有效方式之一。有益菌和有害菌每天都在肠道内“战斗”着,要想有益菌获得胜利,最好的方法就是补充益生菌。

提示: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“文件 → 打印 → 另存为 PDF”来保存本页面。